业精于勤,而成于不止。省气象台紧紧围绕经济强省、美丽建设,努力做到一年四季不放松,每一次过程不放过,自觉践行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气象,扎实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预报的精细化和准确率,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6年7月18日至21日,省出现了自63·8特大暴雨以来最雨天气过程,大暴雨影响范围覆盖了全省61%的面积。省气象台于18日两次向省委、省和灾害防御单位报送重要气象专报,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强降雨可能造成的灾害。及时准确的预报和雨情信息,成为了省领导指挥抗洪救灾、转移安置群众的第一手决策依据,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损失。近年来,省气象台发挥团队优势,成功预报服务了7·19等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完成中-东欧领导人会议、唐山世园会、汛期、春运等重要活动、重要时段的气象服务保障任务。
近年来,省气象台不断引进、完善数值预报系统。省气象台加入大北方数值模式协同创新联盟,在完成RMAPSA模式本地业务运行基础上,集成了多家数值预报模式,融合主观预报产品,构建了0-10天降水、温度、风、相对湿度、能见度、云量、天气现象和灾害性天气的无缝隙格点产品,其中,72小时预报时效内的时空分辨率为1小时和1公里,72-240小时预报时效的时空分辨率为3小时和5公里,为推进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奠定了基础。同时,打破固有工作模式,调整科室和岗位分工,并通过RMAPS-in融合实况,进行预报的高频次快速更新订正,实现了实况、预报无缝隙衔接,主客观预报相融合的全省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一张网。2017年汛期,全省各类灾害性天气预警提前量不同程度提高,降水与暴雨预报准确率较上年分别提高了1.34%和3.29%,气象业务能力明显提升。2017年第10号台风海棠减弱的热带低压北上影响期间,省气象台按照新的气象预报业务流程开展工作,准确预报了中东部大范围暴雨到大暴雨过程。由于预报精细准确、预警及时有效,承德提前转移1000多人,没有出现人员伤亡,有效避免了灾害损失。
近年来,省气象台不断加强科研开发力度。省气象台开发了暴雨、强对流等各类灾害天气个例库,完善了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概念模型和分类强对流参数预报指标阈值体系,开展新型探测资料应用,完成省海洋气象业务系统建设,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省精细化天气预报质量检验评定系统,完成数值模式天气学实时检验系统,开发了省市县决策气象服务APP和决策气象微信号。通过一系列的,省气象台优化了预报、服务和检验评估的业务布局,建立了集约化的综合气象业务平台,实现从监测、短临、短期、服务、预报检验全链条的无缝集约,基于智能产品生成引擎和文字翻译引擎,建立网格预报向各类预报服务产品自动生成的业务流程。预报、预警、服务信息的时效性和可用性提升明显,气象预报现代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